各设区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推进我省水产加工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培植产业新增长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壮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龙头产业,促进我省现代水产加工业的发展,现就加快我省水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有关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水产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总体思路
根据经济新常态以及为国际市场对水产品安全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国际水产品贸易技术壁垒,东南亚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给我省带来国际市场的同质竞争,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成本增加等新挑战,我省水产品加工要顺应市场经济以及水产品加工产业的特点,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水产品消费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支撑,做强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现代物流建设,通过全产业链重塑、产业流程再造的纵向一体转型升级和通过水产品加工原料、资源、市场等外延扩张横向一体扩张优化共同提升发展,力争在至2020年实现全省水产品加工总产量达500万吨,产值1000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70亿美元。
二、注重市场价格导向,开拓国际国内消费市场
从市场需求分析,全球水产品需求呈上升趋势。FAO预测2020年世界水产品贸易将年增长3%,全球水产品价格走势上涨,全球水产品强劲需求,为我省水产品出口提供了可持续的市场发展空间。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对优质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品加工面临着消费产品和消费市场升级,要更加注重市场价格变化与导向,积极扩展国际的同时,更加注重开拓国内安全、健康、绿色、高附加值的水产品消费市场。重点加快休闲、旅游、即食、小包装水产加工品市场开拓,加快我省传统优势水产品藻类、鱼糜制品等2个加工产品的升级,形成百亿市场规模。
三、加大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进产业聚集发展
目前,我省福清龙田、东山经济开发区,宁德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诏安水产品加工园区等现代渔业水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建设完善中,并逐步显现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三五”期间,在重点水产品产地、产区、渔港加大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至2020年全省水产品加工园区达10个以上。积极推进水产品加工企业退城入园,新设立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全部进入园区,同时组织园区开展专题招商,重点对接国内外知名水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完善加工园区基础设施,政府在统一规划用地、园区设计、五通一平、用电用水等给予优惠。注重发挥集聚区整体效益,改善软硬环境,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分工协作,完善研发机构、监测机构和污水处理及给排水系统配套设施,让企业共享资源与服务,引导园区朝创新型、集约型、生态型方向发展。
四、培植加工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升级
以资产为纽带,积极培育一批水产品加工产业集团,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方式,促进要素流通和资源整合,与渔业合作社及养殖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建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到2020年,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0家。鼓励市县出台培植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转移饱和的水产品加工产能,结合我省过洋性远洋渔业和境外水产养殖,设立海外水产品加工基地,在主要出口国建立独资、合资或合作销售机构,深度开发国外市场。利用对台合作优势和福建自贸区的机遇,加强闽台水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项目、市场深度融合。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抓住对接国外需求,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水产品优进优出格局的形成。
五、加快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根据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以海水捕捞低值鱼类、水产养殖的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加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为重点,研究开发水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发水产品加工新产品。加强我省“三贝二藻”高质化利用,加快水产功能食品商业化开发,加强水产品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保健作用、富含的功能性物质的研究。研发水产品微冻保鲜技术、辐照保鲜技术、深冷技术。加强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全值利用和加工废弃物梯次利用研究,提升加工原产品综合利用水平。集中技术攻关产业化的海洋生物新食品和海洋医药物研发。突破加工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提升水产加工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远洋渔获物的精深加工,加快金枪鱼加工食用产品开发,加快建立金枪鱼深冷冷链物流,保证从”渔场到餐桌”的深冷金枪鱼生鲜质量。加快发展类金枪鱼和远洋上层鱼类罐装产品和精深加工。积极推进水产加工自动生产线和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替代人力紧缺。
六、注重水产品加工企业资本发展,创新融资工具
发展水产品加工业要充分利用全域资本发展之路,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资本融资、引资,尤其是要培植龙头水产品加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继续培植国内A股市场上市企业;与风投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联手加大发行企业债券和企业股票;借助国外资本市场融资上市;利用中小创业板积极上市,尤其是海洋功能保健食品及海洋生物制品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争取在创业板上市;创新渔业金融工具,推广水产品全产业链金融,加强水产品仓单质押等金融衍生产品运用;加强银政企三方联动,政府提供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授信,向小微水产品企业发放助保金贷款。
七、实施品牌战略,持续推进品牌建设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水产品加工业品牌不断提升。积极开展品牌策划和宣传,着力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信誉度,实现产业品牌化。继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企业品牌,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强化品牌宣传,扩大品牌营销,组织品牌产品积极参加各种水产专业展会的展销活动,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传统水产品非物质文化品牌。对于我省地方传统水产加工品,如晋江安海土笋冻、惠安崇武鱼卷、福州蟛蜞酱、连江虾酱、福州虾油等传统风味水产加工品的品种、品牌、加工工艺、文化传承,以现代技术改良,建立传统水产品非物质文化品牌。
八、推行“互联网+”技术,开展水产品电子商务
水产品加工企业要以现代的电子信息、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水产品加工,全面推行“互联网+”的水产品电子商务。大力支持全省性水产品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福建“鱼多多”水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中小型水产品加工企业选择将电子商务外包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组织自己的专业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和平台;大力支持中国-东盟水产品交易所建设。推广水产品电子标签,防伪溯源。
九、积极推动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有关政策落实
近年来,我省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各地要把政策落实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在全面梳理、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政策的基础上,推动政策落实。用足、用好、用活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包括《关于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九条措施》、《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二条措施》、《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六条措施》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远洋渔业发展五条措施》等,同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扶持政策,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
十、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管理服务水平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把水产品加工业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议程。要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推动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紧密配合,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形成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合力,要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作用,从本地实际出发,组织拟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要引导督促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并严格执行;要指导水产品加工业结构布局调整、区域合作,建立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公共服务体系;要组织关键公共技术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教育培训、技能开发等工作;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支撑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总结成功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努力营造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2015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