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民政府:
卢灵代表提出的《关于依托水域加强“以鱼保水”促进“渔旅融合”,支持九都镇(泉州山美水库)发展“水经济”守护“水安全”的建议》(第1183号)已收悉,我单位的办理意见如下:
卢灵代表提出的“依托水域加强‘以鱼保水’促进‘渔旅融合’,支持九都镇(泉州山美水库)发展‘水经济’守护‘水安全’”的建议对提升我省渔业科技、保护生态资源和加快“渔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渔业的生态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渔旅融合”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加强渔业产业规划引导。牵头编制《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福建省“十四五”渔业发展专项规划》,将“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加强渔业资源养护,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挥渔业的生态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绿色完善高效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水域生态资源保护”“推动水产养 殖、捕捞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休闲渔业+模式”等纳入海洋强省建设总体布局,统筹推进。
(二)有效保护水域生态资源。组织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增加生物资源数量,改善水域生态环境。2024年,我省利用各类资金在主要江河水库和海湾举办放流活动超130场,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超96.5亿单位。经效果评估,放流物种增殖效果明显,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增殖放流鲢鳙鱼在维持水质生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推广先进的渔业技术。组织开展渔业技术相关研究,支持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实施“大水面生态渔业增养殖容量评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以宁德洪口水库为典型研究对象,开展水环境质量、底质、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及渔业资源量评估,提出适宜的渔业方式和规模方案,为科学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提供依据。
(四)推动“渔旅融合”发展。创建省级“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295个(其中泉州市38个),策划打造5条“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精品旅游线路。支持各地举办“中国(福州)金鱼文化节”、宁德“大黄鱼节”、福鼎“鲈鱼文化节”,石狮、晋江、东山岛“开渔节”、开海文化季等各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渔文化活动,打造福建特色渔业民俗文化品牌。举办福建省海洋文化论坛等活动,推动海洋文化赋能海洋经济发展。
二、下阶段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吸纳代表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围绕渔业三产和新兴产业,加快海洋渔业延链强链补链,推动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完整的休闲渔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渔旅融合发展。
(一)加强“以鱼保水”发展“水经济”
一是进一步优化放流物种,规范放流区域,支持在泉州市九都镇山美水库等主要水库放流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达到“以鱼保水”效果。同时,加强“以鱼保水”科普宣传,举办“6·6八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增加公众渔业资源保护意识,形成政府主导、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持续跟踪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实施的“大水面生态渔业增养殖容量评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进展情况,协调项目单位将成果推广应用至泉州市九都镇山美水库等省内符合条件的水库,指导库区渔业生产,提高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带动周边渔民致富。
(二)探索“休闲渔业+”和“渔旅融合”发展
一是结合福建省“美丽渔村”“水乡渔村”“开渔节”等品牌建设工作,引导泉州市九都镇的渔业生产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九都镇依托山美水库等自然资源,开展“捕鱼节”等渔业文化活动,打造“山美水库休闲渔业”等特色渔业品牌。支持九都镇探索“休闲渔业+文旅”的渔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开发以“水库、乡村、慢生活”为特色的生态游产品,策划“山水文化体验游”等主题旅游线路,进一步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发展“水经济”。
二是支持泉州市九都镇结合自身及周边的历史文化遗迹、民俗村落,深入挖掘传统风物传说、历史典故、生产生活、风情民俗等文化元素,将渔耕文化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趣味科普、烹饪饮食等有机结合,以休闲、度假、捕捞、渔事体验为核心,打造“美食+文化+生态+住宿+旅游”的休闲渔业产业链,合理布局游览空间,丰富游客亲水游玩体验。
领导署名:颜志煌
联 系 人:刘元刚
联系电话:0591-87878643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2025年3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