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信厅:
江铭福代表提出的《关于省工信厅推进海洋精深加工与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587号)已收悉,我单位的办理意见如下:
我局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大力推进“福海粮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全省水产加工品总产量404.9万吨、水产品加工产值1040亿元;水产品出口额73.1亿美元,占全国水产品出口额的36%,连续11年保持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全省已有部级精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4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省级名牌农产品49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4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个。形成宁德大黄鱼、连江鲍鱼、漳州牡蛎、霞浦海带、漳浦河鲀、晋江紫菜、霞浦海参、福清对虾、福州烤鳗等30大渔业区域品牌。
一、主要做法
(一)支持产业升级。印发实施《加快水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从发展水产精深加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培育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一品一链”、强化渔业品牌建设等5个方面,多轮驱动,全方位锻造渔业全产业链,切实有力助推水产加工高质量发展。2021-2024年安排水产加工专项资金2.5亿元,推动建设自动化加工生产线60余条、水产冷库20余个,水产品加工设施设备、冷冻保鲜能力、品牌渔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二)搭建产业对接平台。2024年12月16日,联合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举办第四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活动,征集发布行业科技成果及技术需求,组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学研对接,举办专门科技成果展,开展重点园区和项目招商推介等,签约海洋经济项目26项、总投资超100亿元,加快促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科技成果转化。
(三)提升水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2021-2024年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35亿元,重点支持渔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购置水产品暂养净化、冷藏冷冻、原料处理、分级分割、灭菌包装等水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建成投用水产品初加工及冷藏保鲜设施设备超700台套。
(四)强化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福渔”品牌。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出台了《福建省著名农业品牌评选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自2017年起每年组织开展名牌农产品及区域公用品牌评选,积极推选我省区域公用品牌审评农业农村部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3年至今已下达专项奖补资金165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进一步强化政策配套。联合省财政厅制定《福建省推动渔业现代化补助资金实施方案》,重点支持一批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的特色水产加工配套项目建设,激励开展“福渔”品牌营销,提高水产品加工设施设备水平、冷冻保鲜能力,发展品牌渔业,为加快推进水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进一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省级加工技术体系,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重点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和难题。加大海洋生物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品、水产预制菜等精深加工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智能智造,实现水产加工机械设备转型升级,促进水产品加工减损增效。
(三)进一步做强做长产业链条。加强水产加工业补链强链,培育壮大福鼎鲈鱼、霞浦海参和海带、蕉城大黄鱼、连江海带和鲍鱼、福清对虾和烤鳗、秀屿鲍鱼和花蛤、晋江紫菜、漳浦河鲀、东山海鱼、诏安牡蛎等水产加工产业链条。鼓励发展渔业电子商务和水产加工产业园区,做强做大渔业产业集群。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进水产品冻库建设,扩大冷链规模,支持企业开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四)进一步加快特色渔业品牌建设。结合水产品特色优势区,加紧制定福建特色水产品区域品牌体系建设方案,精准定位区域特色水产品品牌,构建“福渔”“福鲍”“福参”“福鳗”“福藻”品牌矩阵。组织品牌产品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水产专业展销活动,通过渔业博览会、大黄鱼节、鲈鱼节、海参节、鲍鱼产业峰会、预制菜博览会等平台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五)进一步发挥全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联盟作用。开展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场项目对接活动,有效集聚省内外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搭建精准对接转化平台,持续深化海洋产业政银企、产学研用一体化、招商引资对接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服务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效能。
领导署名:颜志煌
联 系 人:李震
联系电话:0591-87278959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2025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