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
织密民生“安全网” 守护群众“舌尖鲜”
近日,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相关县级渔业主管部门,联合国家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式启动全市范围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查工作。此次抽查聚焦群众日常消费量大、市场流通广的重点品种,覆盖养殖、流通关键环节,旨在通过“靶向式”排查、“穿透式”监管,全面消除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为市民餐桌安全和水产品市场稳定供应筑牢“防火墙”。
在安溪县蓬莱养殖基地,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养殖基地的台账资料,对渔药采购记录、用药时间、用药对象都逐一核实,并实地排查是否存在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等禁限用药物,以及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渔药和添加剂的行为,一旦确认违法违规,将依法从严处罚。”除了养殖环节,此次抽查还将监管触角延伸至流通领域。在市区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新华洲水产批发市场,工作人员组织监测单位对进场销售的部分大宗水产品进行抽检,主要检测药物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指标,确保问题产品不流入市场。
为确保抽查工作精准高效,泉州市局提前两周制定抽查方案,覆盖倒刺鲃、棘胸蛙2个特色优势品种,并协调国家检测中心及跨区域执法力量;各县级渔业主管部门结合辖区养殖产业特点,梳理出特色品种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场名录,建立抽查清单;国家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则派出2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抽样、制样及初步检测工作。
下一步,泉州市将从三个方面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治理机制:一是强化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所有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社建立健全“三项记录”制度;二是加强日常监管执法。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增加日常巡查频次,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抽检,保持对违法用药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形成有效震慑;三是提升健康养殖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手册、组织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养殖户普及科学用药、生态养殖知识,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引导水产养殖产业向绿色、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从源头上减少质量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