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监测中心 立行立改推动基层队伍建设 五步骤防止整改“形式主义”

来源: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 彭钰琳 作者: 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 彭钰琳 责编: 李文捷 发布时间:2013-11-06 15:48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11月4-5日,针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环节基层监测机构普遍反映的“深入基层检测机构较少、与一线技术人员交流不够”的问题,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坚持边查边学边改,结合基层技术需求,由郑福来主任带6名技术人员首站赴宁德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开展现场培训,重点指导水质总氮、生物体无机砷的检测。这是省监测中心首次在基层监测机构实验室现场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为切实提升整改效果和现场培训的实效性,省监测中心采取五步骤防止整改“形式主义”:一是提前一周向基层监测机构详细了解技术需求,并要求其书面反馈需要中心帮助解答的技术难点;二是组织技术指导组成员专题讨论技术难点,寻求解决方法;三是全面排除技术障碍,技术指导小组自带试剂、实验器皿等,现场做好人员、方法、环境条件等多项比对;四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从面对面座谈到手把手指导实验,细致入微地传授检测各环节要点、操作规范,并提出消除干扰的注意事项;五是及时总结,回顾现场培训全过程,特别从实验操作规范性、检测条件控制、器具与药品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介绍了中心实验室日常管理经验。

  近三年来,省监测中心积极履行好承担全省监测技术培训的职责,通过集中培训、技术交流和跟班学习等方式,组织全省技术人员参训近600人次,有效提升了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本次现场培训作为省监测中心创新技术培训方式的有力补充,打破以往以中心实验室为操作基地、基层技术人员集中培训的模式,充分利用基层现有条件,通过集中省内各项目技术能手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项目的提高性的系统培训,一对一解决基层监测机构的具体问题,弥补了集中培训、技术交流等培训方式因需全盘考虑、综合安排的不足,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得到了基层监测机构和技术人员的欢迎。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