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差距 抓落实 加快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在省局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罗志涛
(2019年6月)
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局党组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学习研讨班,让自己又一次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对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重要论述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开启了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的新阶段,如果说,填补“数量缺口”是过去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那么,填补“质量缺口”就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高质量发展开启了由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向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新阶段。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标志,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我国经济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命。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学懂弄通并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今天,按照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找差距、抓落实,加快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作个交流发言。面对新时代,我省渔业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仍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比如渔业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绿色养殖、精深加工发展不充分;养殖依法管理不平衡,养殖发证不充分;质量兴渔不平衡,品牌建设不充分等问题和差距,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因此,要针对渔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渔业经济发展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质量提升为主,从主要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从“大不大”转向“强不强”。如何推动我省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产业、管理、服务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产业发展要高质量
一是优化养殖空间布局。根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绿色发展要求,必须严格控制重点港湾、近海、淡水大中型水面的养殖容量,逐步调减近岸、港湾小网箱养殖规模和密度,有序扩大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规模。积极探索“单柱半潜式深海养殖平台”、“振鲍一号”、“振渔一号”等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平台养殖和贝藻类养殖,开辟我省外海养殖新空间。
二是发展绿色养殖方式。全面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通过设施渔业专项资金支持,大力发展标准化池塘养殖、稻(莲)渔综合种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贝藻类浮筏式养殖、环保型塑胶渔排养殖、深水大网箱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鼓励发展淡水大中型水面不投饵的生态养殖。
三是推动养殖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养殖海域和淡水重点养殖水域木质渔排、养殖泡沫浮球的淘汰替换和升级改造,2022年底之前改造全省传统养殖渔排60%以上、不符合规划养殖全面清退。以宁德市海上养殖升级改造为示范,全面推进全省传统养殖的转型升级,实现海上和淡水大中型水面养殖的集约化、生态化、景观化。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水产养殖设施装备,推进智慧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
四是增强加工产业集群。构建闽南、闽东两大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年加工水产品产值20亿以上产业集群县建设,促进福清龙田、东山经济技术区、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诏安水产品加工区等现代渔业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发展,发挥集聚效益。提升水产精深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扩大烤鳗、对虾、大黄鱼、紫菜、牡蛎、鲍鱼、海带、海参等我省大宗特色加工品种的生产水平,发挥规模效益。
五是壮大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项目、资金、科技、金融、用海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推动水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壮大东山海之星、福鼎海鸥、宁德岳海、宁德官井洋、晋江阿一波、福清天马、福清海壹、长乐聚泉、漳州泉丰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水产加工领军企业。进一步培育壮大年产值超5亿元、超10亿元、超过20亿元的水产加工龙头企业规模。通过龙头带动,有效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六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我省大黄鱼、石斑鱼、鳗鲡、对虾、鲍鱼、牡蛎、紫菜、海带、海参、河鲀等十大优势特色品种,将养殖产业向全产业链拓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苗、养殖、加工、流通、营销和休闲旅游、互联网+渔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价值链,增加全产业链产值。
二、管理提升要高质量
一是严格落实养殖规划。加快完成市、县两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并落地实施。按照绿色养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清退禁养区违法养殖和限养区不符合规定的养殖设施,加强水产养殖业执法,规范依法持证养殖,建立健全防止违法违规养殖反弹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推进养殖污染治理。加强养殖尾水排放治理,支持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场的进排水、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等技术改造,开展水产养殖连片集中区养殖尾水监测与评估,规模以上水产养殖主体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综合治理养殖水域漂浮垃圾,对网箱网围和筏式、吊笼养殖用木质渔排、泡沫浮球、毛竹撑杆等拆除后的废弃物实行收集处置。
三是开展渔业生态修复。开展海淡水渔业资源调查,持续开展海域和内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有序发展滩涂和浅海贝藻类增养殖,鼓励湖泊水库发展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净化和修复近海、港湾和淡水大中型水域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沿海港湾和近海等海洋牧场建设,构建良好的立体生态养殖系统。
四是强化投入品管理。严格落实水产养殖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药、水环境改良剂等投入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管,依法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持续开展水产养殖精准减量用药行动,组织开展养殖投入品使用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药和违法违规使用其他投入品等行为。落实水域生态防控措施,严格限制冰鲜幼杂鱼等直接投喂于养殖生产。
五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职责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组织开展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加强养殖水产品风险隐患排查,确保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加快推进“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将工商登记在册的养殖企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全面纳入追溯平台,实施有效监管。推进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优质水产品认证。
三、服务优化要高质量
一是加强渔业品牌建设。实施渔业品牌发展战略,是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宣传推介“福建三十大渔业品牌”,提高渔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挖掘潜力,将福建特色优势水产品打造成品牌产品、推行绿色化生产、创造品牌价值。引导全省水产企业开展渔业品牌创建,扩大我省水产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规模水平。
二是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拓展市场流通、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是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积极推进水产品批发市场、集散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集散中心为辅助的水产品流通体系。持续扩大水产品电子商务规模,加快水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使我省的鲍鱼、南美白对虾、海带、紫菜、鳗鲡等优势特色水产品上网销售规模不断扩大,有效促进水产品与市场对接。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持续组织品牌水产企业参加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和美国波士顿、比利时布鲁塞尔、青岛渔博会等专业渔业展会,进一步让我省渔业品牌产品拓展市场、走向世界,提高我省水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贸易水平。
四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解决渔业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近期将推动出台“福建省加快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十三条措施”和“促进水产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指导和服务措施,鼓励和支持我省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