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推进我省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9-07-15 18:01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以信息化推进我省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林竹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开明宗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两天听了各位专家、领导的报告和各位同事的发言,思想上受到了巨大触动,灵魂上受到了巨大洗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信息化工作部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在省海洋与渔业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坚强领导下,“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发挥“一懂两爱”水技员的精神和担当,牢牢抓住当前数字中国、海洋强国、智慧海洋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学习和探索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卫星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扎实推进两化融合,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渔业体系。为新时期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水生动物疫控工作,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助力渔业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注入智慧的基因。

一、守初心,就是要坚持政治建站,坚持为渔区养殖户谋幸福

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始终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记“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推动信息化更好地为渔区渔民谋幸福。我们实施了“互联网+党建”,开发建设“智慧党建云”平台,设置了通知公告、主题教育、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支部生活、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党务公开、党员管理等九个栏目,实现党建业务全覆盖、党务服务智能化,“智慧党建云”平台成为党建宣传新阵地、工作交流新平台、教育管理新载体。

总站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建设省总站办公自动化系统、福建水技云公众号、项目管理平台、手机短信等全媒体信息平台,提升总站业务管理和公众服务科学化水平。及时向基层水技部门及养殖户发送病害预警和防寒抗冻、赤潮及风暴潮等极端气象灾害的相关指导信息。去年还开展了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工作,完成全省68个采集点1632份月报表的数据审核上报,进一步提升渔情数据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服务能力,为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担使命,就是要坚持主动作为,坚持在渔业转型升级中担当负责

当前,我省渔业生产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渔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渔业信息化为引领和支撑,运用信息化的思维理念,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有力推动我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水产养殖,养殖户每天需要看水体的颜色及实时变化,需要每天都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地投喂饵料,在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还需要投喂不同的饵料,需要在鱼类的整个生长周期都加强巡塘、跑塘工作,定期人工换水,定期检测化验水样等等,“风餐露宿”、“艰苦劳累”,已经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水产养殖“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的目标。

现在的智能投饵机能实现自动定时定点定量投饵,智能传感器能24小时实时检测水质,水下红外线摄像头能24小时记录水下养殖状况。当监测到各项理化指标达到危险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声光警报系统,并给管理者发送手机短信;与此同时,中心控制软件会启动报警提示,养殖户可通过手机、电脑网络查询水质参数和各种设备工作状况,远程控制增氧机、投料机、水泵等设备启动或停止。不仅如此,以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为例,物联网集成器可自动记录、储存现场监测到的溶解氧数据,并永久保存,以方便用户查询和分析季节、时间、天气、温度等因素对溶解氧含量的影响,用户可根据水中溶解氧测量值,精准控制饵料投放量,提高饵料的转化率。养殖户不仅不需要再雇佣众多的工人进行饲喂和日常管理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从水质各项理化指标的检测、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喂,到日常管理都能有效地避免传统水产养殖业人工介入所产生的误差及滞后性,让养殖更高效、更准确、更具有“安全感”。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海水养殖刺参共30亩,如果直接进行常规养殖、完成一个养殖周期每亩需要花费参苗费1万元、饵料费2890元、水电费780元、土地租赁费700元、人工管理费1500元、工具设施费203元、固定资产折旧费2600元、死亡损失4800元、防病防疫费2120元,约计25600元。而运用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后,人工管理员工大大减少,人工管理费只要500元;同时水质的智能调控、水下电子眼的实时监控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水电费200元、配套的自动投饵设备减少了残饵、节省了饲料费1200元,同时,因为智能控制,死亡损失也降低了,每亩刺参只损失2140元,防病防疫费降为900元,每亩直接节省了6000元,30亩养殖面积一共节省了近18万元。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渔业信息化,有利于帮助渔民脱贫致富,促进生产节本增效,拓展经营渠道,增加生产经营收入。

三、找差距,就是要坚持对标对表,坚持在水技推广服务上找问题

当前,我省正处渔业转型升级期,全产业链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需求不断上升,建立与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相适应的推广服务新机制要求十分迫切,水产技术推广和水生动物疫控信息化工作离新时期新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思想理念有待创新;二是顶层规划有待编制;三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四是工作领域有待拓展;五是人才培养有待加快。

四、抓落实,就是要坚持久久为功,坚持在推进渔业绿色发展中全面履职

面对新形势下海洋强省、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新要求,省水技总站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良好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干事创业敢担当。

一是提高站位,创新工作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信息化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信息化工作部署作为工作重点,以发展智慧渔业为抓手,全面推进新时期我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我省水产行业智慧化水平迈上新台阶,驱动新发展。积极主动研究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探索智慧渔业大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建设、探索地理信息在水产品养殖指导的应用、探索5G在远程水产技术推广和疫病防控中的应用、探索区块链在水产品全产业链溯源的应用、探索渔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应用等。

二是规划先行,编制顶层设计。下一步,总站将以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深远海洋关键养殖技术、渔业智能算法模型、渔业大数据中心、渔业健康养殖模式、渔业工程装备、智慧渔业软硬件系的应用和推广为重点,高要求、高标准并用建设一流的信息化思想进行设计指导,兼顾具体的、可落地、实际可行的信息化专题项目,并按顶层设计要求逐步落地实现,在实现过程中并不断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切实服务渔区、渔民和养殖企业。

三是上好“三堂课”,强化队伍培养。通过“理论课堂”、“科技讲堂”、“塘边学堂”等形式,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学习、研究、实践新兴信息化技术,为智慧渔业提供人才支撑。

四是与时俱进,扩展服务领域。针对设施渔业、深水网箱养殖、海洋牧场、水产养殖物联网等现代渔业发展所亟需的信息化技术咨询与服务,主动深入研究、积极对接,提升智慧渔业水平。

五是担当作为,确保真抓实干。在克服困难中勇于探索,在专业人才匮乏、行业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携手中国知网,共建全国首创水产技术推广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福建水产技术推广智网;积极推进建设“福建水生生物疫病防控新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推进台湾海峡重要水生动物基因数据库、水生生物病原及益生微生物基因数据库和水生生物疫病防控基因组信息共享云平台建设,提升我省水生生物疫控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