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毅青委员:
《关于发展我省深远海养殖产业的提案》(2025123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发展深远海养殖,是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向海洋要食物的重要途径。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我省深远海养殖产业的提案,对我省进一步推进深远海养殖产业创新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一、推进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局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等措施,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稳妥发展大型智能化养殖装备,形成陆基工厂化育苗、近岸小网箱中间培育、深水抗风浪网箱和深远海养殖平台“接力式”养殖模式,已发展深远海养殖平台23个、深水抗风浪网箱5700多口,每年可产出大黄鱼、花鲈、石斑鱼等优质水产品约10万吨,创造产值约50亿元。
(一)强化政策支持引导。积极争取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支持我省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2020年以来,共争取中央资金3亿元,支持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2024年12月,我局出台《加快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利用湾口、湾外适宜发展的海域资源,推动建设一批涵盖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深水抗风浪网箱、贝藻类养殖设施的深远海养殖渔场,推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资源环境友好、产业质量升级的新业态、新格局。2025年3月,我局会同省财政厅出台《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补助资金实施方案》,加大对深远海养殖的支持力度,支持发展一批深远海养殖渔场。积极推动深远海养殖保险体系建设,指导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开展深远海养殖装备保险试点。2023年5月,我省首单深远海养殖装备保险落地连江“乾动1号”,提供风险保障金额3327万元。目前,省渔业互保协会已与“闽投1号”和“乾动1号”两个深远海养殖平台签订保险合同,共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38亿元。
(二)提升科技支撑水平。组织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福建省海上养殖装备技术专家组”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装备产业知识产权分联盟”,推动以深远海养殖新品种人工繁育等核心技术攻关为主题的科技研发。2025年1月,举办水产种业振兴项目对接活动,推动金枪鱼苗种繁育技术等深远海养殖种业项目合作,目前正在探索金枪鱼、高体魳、黄带拟鲹等高品质深远海养殖产品,推动养殖产品差异化发展。通过研发创新、试验探索,深远海养殖装备造价已由起始阶段1500元/立方水体降至约800元/立方水体,有效降低了养殖综合成本。
(三)加快产业链建设。近年来,我局着力发展与深远海养殖产能相匹配的种业、加工、冷链物流、销售以及“深远海+”新业态。2022年以来,支持连江县深远海养殖集中区建设深远海种业、加工、冷链物流以及电商销售模式,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基本成型。此外,在连江县、秀屿区、东山县等6个县(市、区)重点推动一批“深远海养殖+文化”“深远海养殖+旅游”等项目建设。结合各地的海洋文化特色和民俗文化活动,发展海岛旅游、渔事体验、教育科普、鱼鲜美食等多种业态,赋能海洋旅游产业发展。
二、下阶段工作计划
下阶段,我局将充分吸纳您提出的有关建议,推动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种苗供应、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冷链物流、市场销售、品牌培育等重点环节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计21个挡位的套组模式补助标准,建设一批涵盖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深水抗风浪网箱、贝藻类养殖设施的深远海养殖渔场,设计打造一批效益好、规模大的深远海养殖综合体。协调省直相关部门,争取将深海养殖发展空间布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保障深远海养殖、渔旅结合新业态等用海需求。完善适合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的渔业保险政策,强化养殖风险保障。
(二)加强科技创新赋能。积极推动以深远海养殖核心技术攻关为主题的科技研发项目,开展涵盖智能化装备、种业、养殖、加工、饲料、病害和养殖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加快研发和引进符合养殖需求、可靠性强的装备和养殖品种,探索生产金枪鱼、高体魳、黄带拟鲹等高品质产品。不断提升设施装备技术水平,有效控制装备安全风险,降低装备平台制造和运维成本,推动海水养殖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
(三)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支持新建、改造一批深远海养殖产品自动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和超低温冷库项目,构建深远海养殖水产品预冷、低温仓储、运输、配送等全冷链物流体系。建立健全深远海养殖产品的品质标准、质量责任体系和质量追溯机制,培育深远海养殖的优质特色品牌、公共品牌、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产品,不断提升深远海养殖的品牌价值。支持陆海接力的深远海养殖相关配套设施、基地建设。拓展深远海养殖装备功能,促进渔旅融合、渔光互补,发展休闲海钓、渔事体验、科普研学等渔旅融合新业态。
领导署名:颜志煌
联 系 人:陈曦飞
联系电话:0591-87878695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