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亮委员:
《关于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提案》(2024111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海洋渔业局认真贯彻“大食物观”,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洋强省的部署要求,围绕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科技、渔港经济区、远洋渔业、休闲渔业等重点领域,延伸拓展海洋渔业产业链,助力加快海洋强省建设。
(一)扶持壮大水产品加工业。一是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2021年以来,通过中央和省级项目的实施,支持水产企业新增水产品加工生产线39条、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200台套。逐步实现水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细加工的转变,形成了水产冷藏冷冻制品、干制品、罐制品、鱼糜制品、海洋休闲食品、海洋功能性食品等水产品加工体系。二是打造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全省水产品加工年产量约400万吨,产值超千亿元,建立了东山速冻海水鱼、石狮海洋食品、诏安对虾、漳浦牡蛎、连江海带、秀屿鲍鱼、霞浦海参、晋江紫菜、福清烤
鳗、蕉城大黄鱼等特色水产品加工基地。三是培育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省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400多家,产值亿元以上的约100家,产值10亿元以上的22家,其中3家企业上市,30家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四是推动渔业品牌建设。开展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评选工作,累计创建特色水产品优势区8个,省级名牌水产品42个,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3个。拥有福州市中国鱼丸之都、漳州中国石斑鱼之都、莆田中国花蛤之乡、连江中国鲍鱼之乡、霞浦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蕉城中国大黄鱼之乡、诏安中国生态牡蛎之乡等特色水产品认证。
(二)培育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一是支持厦门打造“科技兴海”海洋生物产业示范基地。以海沧生物医药港为基础,联合其他相关园区,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链。依托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等单位,布局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海洋微生物资源获取及开发利用、海洋生物产业创新创业孵化空间等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培育了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建设成为辅酶Q10、香兰素、DHA、硫酸氨基葡萄糖、海洋抗肿瘤药物、海洋工具酶等重要生产基地,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支持福州打造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推进福州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重点研发抗肿瘤、抗感染、针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海洋生物药物,推动海洋生物源保健品、农用制品产业化生产,开发多烯酸、内毒素检测试剂盒、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级胶原蛋白、特殊医学用途短肽型营养增强剂等,初步形成海洋生物精深加工企业集群。三是支持漳州诏安、泉州石狮海洋生物园区建设。以诏安、石狮创建省级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为契机,推动海洋生物园区和产业项目建设。诏安金都海洋生物科技园,建成4个海洋生物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了一批海洋生物企业,主营DHA微藻油、微生物制剂、土壤调理剂等产品。石狮市依托“海洋生物食品园+生物医药园”两大特色园区,加快实施海洋中药材、海洋功能胶原肽、海洋壳聚寡糖等一批海洋食品药品产业项目。
(三)推动海洋渔业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推动沿海各地发挥各自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基础条件较好、辐射能力强的渔港,开展渔港经济区创建。目前,全省共有9个地区列入农业农村部“十四五”重点推进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名单,厦门、连江、晋江、东山、福鼎5个渔港经济区先后获批,获得中央补奖资金各2亿元。其中,晋江市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于2023年3月获农业农村部批准,规划建设15个项目,总投资12.31亿元。二是延伸远洋渔业产业链。近年来,全省累计更新改造远洋渔船93艘,投资6亿元新建1艘南极磷虾船,全省远洋渔业年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建设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以现代化国际远洋母港为核心,拓展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产业园区,融合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渔船修造、物资补给、总部经济、特色小镇等功能,目前累计完成投资近25亿元。三是推动渔旅融合发展。举办海洋文化论坛、闽台休闲渔业论坛等活动,推动海洋文化赋能海洋经济发展。创建省级“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269个,策划打造2条“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中国(福州)金鱼文化节”、宁德“大黄鱼节”、福鼎“鲈鱼文化节”,石狮、晋江、东山“开渔节”、开海文化季等特色海洋文化、渔文化节庆活动,打造福建特色渔业民俗文化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海洋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围绕渔业二、三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进一步延链强链补链,加快产业融合,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进水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水产加工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应用,促进水产品加工减损增效,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培育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加强创新研发、加快改造升级、提升品牌质量,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特色品牌建设,培育“福鲍”“福鳗”“福藻”等系列区域品牌,打造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二)持续培育壮大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一是强化重点领域支持。围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生物农用制品、海洋日化生物制品、海洋微生物环保制品等重点领域,支持海洋生物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及产业项目建设。二是加强产学研对接。依托厦门海洋周等重大活动,举办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对接活动,发布海洋生物医药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解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开展涉海金融产品推介,推动项目对接和科研成果转化。
(三)延伸拓展海洋渔业产业链。一是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以建设晋江等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为抓手,拓展渔港的服务功能,打造集渔船避风补给、渔获交易、冷链物流、水产加工、海洋生物制品、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区,辐射渔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海洋经济区域发展新引擎。二是实施远洋渔业拓展工程。加大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力度,推进南太平洋竹荚鱼项目落地落实,推动南极磷虾船建成投产。加快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发挥母港集聚作用,推动远洋渔业提档升级。三是推动渔旅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渔业养殖与海洋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水平,将渔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科普、资源保护等相结合,持续打造“水乡渔村”等休闲渔业品牌,举办特色渔业民俗节庆活动,打造多种业态融合的消费聚集地。
感谢您对海洋渔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林锡能
联 系 人:刘元刚
联系电话:0591-87878643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2024年7月3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