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我局对三沙湾、连江黄岐、平潭沿海、福清、南日岛等地的5个重点养殖区开展赤潮加密监视监测,具体预警结果如下:
一、 赤潮发生海域监测状况
(一)福鼎海域
12日,福鼎海域无毒的东海原甲藻赤潮仍在持续。赤潮海域主要位于福鼎渔井至霞浦三沙古桶,海域水体呈褐色,条、块状分布,影响面积维持约15平方公里。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1.11×107个/升,超过其基准密度。赤潮附近海域有鱼类养殖,目前暂未接到养殖损失报告。
(二)霞浦海域
12日,霞浦高罗海域发现赤潮,赤潮海域水体呈褐色,条、块状分布,影响面积约4平方公里。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1.31×107个/升。赤潮附近海域有牡蛎和鱼类养殖,目前暂未接到养殖损失报告。
(三)连江海域
11日,连江黄岐半岛北部海域发现赤潮,赤潮海域水体呈褐色,条、带状分布,影响面积约10平方公里;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7.50×107个/升;赤潮生物第二优势种为无毒的夜光藻,最高细胞密度为3.50×103个/升;赤潮海域伴生低密度有毒的米氏凯伦藻,最高细胞密度为2.00×104个/升。12日,赤潮漂移至同心湾至北茭附近,影响面积增大为15平方公里;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6.03×107个/升。13日,赤潮影响面积增大为17平方公里,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1.55×108个/升。赤潮附近海域有鲍鱼和牡蛎养殖,目前未接到养殖损失的报告。
(四)湄洲岛附近海域
11日,湄洲岛北埭澳附近海域发现赤潮,影响面积约0.6平方公里;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3.43×106个/升。12日,赤潮影响面积维持约0.6平方公里,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2.68×108个/升。13日,赤潮海域水色已基本恢复正常,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7.20×105个/升。目前未收到养殖损失报告。
(五)南日岛附近海域
11日,南日岛港南、浮叶、罗盘附近海域发现水色异常,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经检测该海域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4.10×106个/升;第二优势种为无毒的夜光藻,最高细胞密度为3.37×105个/升。12日,赤潮漂移至南日岛坑口、东岱海域,影响面积增大为50平方公里;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6.55×106个/升。13日,赤潮影响面积维持约50平方公里,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2.77×106个/升。赤潮附近海域有鱼类养殖,目前暂未收到养殖损失报告。
二、 未发现赤潮海域监测状况
12日,对其余2个重点养殖区共8个站点开展加密监视监测,监测水温、pH、溶解氧、叶绿素-a以及浮游植物优势种等要素。其中平潭沿海养殖区1个站位溶解氧偏高;其余监测站位水温、pH、叶绿素-a、溶解氧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监测结果详见附表。
(一)福清养殖区浮游植物第一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4.93×104个/升,低于赤潮基准密度。
(二)平潭沿海养殖区浮游植物第一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4.97×105个/升,低于赤潮基准密度。
三、 赤潮预警
近期我省沿海以轻浪为主,天气中到大雨转小雨,气温、水温略有下降,但仍适合藻种繁殖,此种天气形势有利于我省沿海赤潮的发生和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