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7月病害流行情况
7月份我省测报的5个养殖大类,12个大宗养殖品种中,共监测到的病害有22种,其中:病毒病2种、细菌病9种、寄生虫病7种,另有非病原性疾病和不明病因疾病4种。本月测报点倒刺鲃、牡蛎、紫菜未监测到病害,海带、海参已收成。从监测结果分析,本月我省大部分养殖品种的发病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所减轻。
1.草鱼
测报点共监测到病害10种,其中病毒病1种、细菌病4种、寄生虫病3种,另有非病原性疾病2种。平均发病率为9.53%,平均死亡率为0.06%,均比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
2.罗非鱼
测报点监测到链球菌病。平均发病率为9.15%,平均死亡率为9.37%,与2018年同期相比,平均发病率有所下降,平均死亡率相当。
3.鳗鲡
测报点监测到2种寄生虫病。平均发病率为0.72%,平均死亡率为0.001%,均比2018年同期略有下降。
4.大黄鱼
测报点监测到大黄鱼白鳃症和刺激隐核虫病。平均发病率为14.22%,平均死亡率为2.11%,均比2018年同期有所上升。
6月底7月初福安北斗都、霞浦岱岐头及老鸭头、蕉城城澳等养殖海区,部分鱼体感染刺激隐核虫病,至中下旬已逐渐缓和,仅福鼎部分养殖海区相对较重,但不影响鱼体摄食。白鳃症出现于下旬,各养殖海区发病程度不一,但未出现批量死亡。测报点外,本月下旬在北斗都、虎屿养殖海区还监测到虹彩病毒病,主要影响春苗。
5.石斑鱼
测报点监测到病害2种,其中细菌病1种、寄生虫病1种。平均发病率为13.69%,平均死亡率为0.01%,均比2018年同期有所上升。患细菌性肠炎病鱼肛门红肿,肠道充血、红肿,患病原因可能是投饵量过多,鱼体摄食过量造成。
6.南美白对虾
测报点监测到疾病4种,其中细菌病3种,另有不明病因疾病1种。平均发病率为1.51%,平均死亡率为0.46%,均比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
7.鲍
测报点监测到弧菌病、脓疱病和不明病因疾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
二、下阶段病害流行预测
8月份,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摄食量大,新陈代谢旺盛,其残饵及排泄物增多,容易引起养殖水体水质恶化,水中病原菌增多,易导致病害发生。同时,8月份仍是台风多发季节,降水量相对较大,易造成养殖环境突变,导致养殖动物应激反应。
下阶段要做好以下几种病害的防控工作:
1.刺激隐核虫病:⑴合理布局网箱,降低放养密度,保持养殖区水流畅通;⑵发病初期,有条件的可转移网箱,以改善水体环境;⑶养殖区吊挂“白片”“蓝片”进行杀虫;⑷达到商品规格的鱼及时起捕上市,尽量减少损失。
2.大黄鱼白鳃症: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降低养殖密度、保持水流畅通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高温期间,尽可能投喂配合饲料,少投冰鲜杂鱼,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肽聚糖和黄肝散等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3.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⑴加强水质调控:密切注意养殖水体水质变化,及时做好调控;定期用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等泼洒池塘水体,改良水质。⑵加强饲养管理:应根据鳗鲡的不同阶段按合理密度进行放养。⑶投喂优质饵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多维或免疫多糖类物质,以增强鱼体体质,提高免疫力。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01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