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24日,我局对宁德、福州、平潭、莆田等地的6个重点养殖区开展赤潮加密监视监测。结果表明,连江黄岐半岛赤潮仍在持续,三沙湾霞浦、福鼎附近海域东海原甲藻密度较高,平潭海域米氏凯伦藻密度较高。监测及预警结果如下:
一、赤潮发生海域监测状况
23日连江黄岐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现赤潮,赤潮海域水体呈砖红色,条、块状分布,影响面积约5平方公里。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无毒的夜光藻,最高细胞密度为1.26×105个/升。24日,连江黄岐半岛北部附近海域赤潮影响面积缩小至3平方公里,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1.66×106个/升。赤潮生物第二优势种为夜光藻,最高细胞密度为1.00×104个/升。赤潮周边海域有鲍鱼和鱼类网箱养殖,目前未收到养殖损失的报告。
二、未发现赤潮海域监测状况
23日,对三沙湾、平潭沿海、莆田南日岛、福清高山湾、连江黄岐养殖区共27个站位开展加密监视监测,监测水温、盐度、pH、溶解氧、叶绿素-a以及赤潮生物优势种等要素。霞浦、福鼎附近海域叶绿素-a及溶解氧含量较高;平潭苏澳附近海域叶绿素-a含量较高;其他各监测海域水温、pH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具体监测结果见附表。
三、赤潮预警
㈠平潭沿海养殖区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有毒的米氏凯伦藻,最高细胞密度为8.9×105个/升,接近赤潮基准密度。
㈡南日岛养殖区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无毒的中肋骨条藻,最高细胞密度为1.6×105个/升,低于赤潮基准密度。
㈢高山湾养殖区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最高细胞密度为1.75×104个/升,低于赤潮基准密度。
㈣黄岐养殖区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无毒的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3.34×104个/升,低于赤潮基准密度。
㈤三沙湾养殖区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9.85×107个/升,已高于赤潮基准密度。
近期我省沿海以阴有阵雨天气为主,风浪较小,气温、水温适宜,赤潮生物易于增殖聚集和赤潮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