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承办的“2021年‘6月6日八闽放鱼日’在福州闽江公园望龙园百花台景区举行。省政府副省长崔永辉、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林锡能以及在家局领导、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张思荣总队长、福州市各级领导以及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学生志愿者与福州市民也共同参与到放鱼行动当中。
此次放流活动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江河湖海 年年有鱼”为主题。随着本场活动的举行,2021年度福建省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也拉开了序幕,6月6日前后,全省将举办大型放流活动10场,放流大黄鱼、鲷科鱼类、花鲈、黄尾密鲴、厚唇鱼、鲢、鳙等超过600万单位,6月份将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超过5亿单位。其中,福州市同期在台湾海峡马尾-马祖海域联合马祖举办“榕马”联合放流,厦门市在厦门湾联合金门举办“厦金”联合放流;九龙江西溪月溪亭九龙江增殖放流公益平台、光泽县增殖放流公益平台科普宣传公益放流;大黄鱼繁殖保护区核心区增殖放流等特色放流活动。
据悉,2021年我省计划继续在全省13个重点海湾以及闽江、汀江、九龙江干支流适宜水域放流各类水生生物30亿单位以上。同时,我省将强化西施舌、中国仙女蛤、泥东风螺等我省优势特色贝类增殖放流,在促进渔业增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长乐漳港西施舌保护区、还计划在罗源红树林海岸公园、厦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分别放流双齿围沙蚕、拟穴青蟹等滩涂物种;在霞浦县滩涂放流可口革囊星虫,抵御互花米草侵袭,充分发挥水生动物的生态效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省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效果与规模兼顾的原则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在全省沿海重要海湾,内陆闽江、九龙江、汀江干支流举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超过500场,放流大黄鱼、石斑鱼、长毛对虾、泥东风螺、西施舌、大鲵、中国鲎、鲢、鳙等水生生物物种50余种,共计超过220亿单位,占全国放流总数的14.1%,数量居全国前列。每年6月6日常态化举办“6.6八闽放鱼日”大型全省联动增殖放流活动,省领导、省直各部门领导参与放流。全省建成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固定平台8处,科普放流常识,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科学、规范参与放流工作,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营造全社会保护自然环境与生物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