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海渔动态 > 基层动态

感知风浪流 监测台风动向

省海洋预报台:观测浮标成为海洋渔业防灾减灾“千里眼”

来源:本网 作者: 省海洋预报台 陈剑桥,许嫣妮 责编: 刘真 发布时间:2020-08-11 16:41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福建省海洋立体观测网从空中、沿岸、海面、海底对海洋环境进行全方位观测,其中,海面的观测数据是依靠海洋观测浮标监测记录而来的。今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引起的海浪在福建逐渐攀升的全过程也都被浮标监测记录。

8月10日22时,“米克拉”进入我省南部台湾浅滩渔场,11日0时许,海峡2号大浮标监测到有效波高5.2米的巨浪,最大浪高8米。11日凌晨3时许,“米克拉”进入闽南渔场并继续北上,漳州外海1号大浮标监测到台风中心气压逐渐下降,至5时20分降至最低985.3百帕,然后气压逐渐回升,过程呈现典型“漏斗状”曲线,与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心气压强度数据一致(985百帕)。

受“米克拉”影响,闽南渔场海浪逐渐增大,至11日5时50分大浮标监测到6.5米的狂浪,最大浪高8.9米;7时30分前后,“米克拉”在福建漳浦沿海登陆,漳浦古雷小浮标监测到2.5米的大浪,最大浪高3.7米。海上观测数据呈现了台风引起的恶劣海况,也证明福建省海上作业渔船和养殖渔排上人员的转移决策部署是科学的。虽然台风已经登陆并逐渐减弱,我省海洋观测网仍将继续密切监视海况变化。

省海洋预报台现有在位运行海洋观测浮标近30套,布放于福建海域。海洋观测浮标是一种无人的自动海洋观测站,能在恶劣的环境下中全天候工作,每日定时监测并报送10多种水文气象要素,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海洋观测网能力建设,完善海区浮标站位布局,对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