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 网站首页
  • 海渔概况
  • 政务公开
  • 办事大厅
  • 公众参与
  • 专题专栏
  • 帮助中心
  • 导航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海渔动态>基层动态

泉州:牢记使命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作者: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傅成志    责编: 刘真    发布时间:2019-11-07 08:35 点击数:{{pvCount}}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立足本职,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现代渔业绿色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近年来,牛蛙、鳗鱼等水产养殖情况频发,养殖尾水排放对水域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此,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制定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全市养殖企业和技术人员进行绿色养殖专业培训,大力推广水产绿色养殖,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成立了泉州市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指导组,规范设置养殖尾水排放口,加强养殖尾水监测,落实养殖尾水排放属地监管职责和生产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安排专项经费在惠安县开展工厂化养殖尾水改造示范点建设。

目前,养殖尾水不达标的企业中:240户牛蛙养殖户已退出养殖,清退养殖面积1277亩;1家鳗鱼养殖企业转产,其余12家鳗鱼养殖企业已由地方政府部门敦促其加快环保设施投入、提升尾水处理水平,确保达标排放。

推进传统网箱升级

泉港区海水养殖以浅海网箱养殖为主,主要是散户自发养殖,养殖使用的渔排为EPS泡沫浮球和木板捆扎而成,使用寿命短,陈旧老化后易形成海漂垃圾,污染海洋环境;水质交换能力差,极易暴发鱼类病害;抗风浪、抗风险能力弱,每遇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渔排损失惨重。

为此,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将“泉港肖厝—惠屿传统网箱升级改造”作为推进全市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拨付市本级专项经费550万元,并向省级争取资金3500万元,用于支持保障该项目实施。

相较于传统养殖渔排,升级改造使用的新型塑胶渔排寿命在十年以上,到期后塑胶还可回收利用,环保特点突出,虽然成本比原先高,但考虑到使用年限和台风耗损,反而更加节省成本,同时也更环保。

加强渔业生态养护

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在泉州湾等主要海湾和晋江流域常态化开展增殖放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渔业资源自然种群得到有效恢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多重效益。

通过增殖放流,泉州市沿海鲷科鱼类、日本对虾等物种资源量显著增加,特色品种西施舌种群数量恢复明显,泥东风螺已成为讨小海渔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在内陆水域增殖放流的鲢、鳙鱼类还有消减氮磷作用,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抑制水华发生。

附件下载

收藏 收藏 打印 关闭

相关信息

  • {{el.time|date("MM-dd")}}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RSS订阅| 访问统计

主办: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闽ICP备11002371号-3 © Fuji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Ocean and Fisheries.

网站标识码: 3500000012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054号     地址:福州市冶山路26号 邮编:350003

维护与技术支持:福建省海洋预报台

  • 微信

  • 客户端